對海洋生物的影響
傳統上,廢水污染的影響與 人類健康,但廢水污染對海洋生物的不利影響——以及它們對人類的間接影響——不容忽視。 廢水將病原體、營養物質、污染物和固體輸送到海洋中,從而導致珊瑚白化以及珊瑚、魚類和貝類的疾病和死亡。 廢水污染還會改變海洋溫度、pH 值、鹽度和氧氣水平,破壞對海洋生物至關重要的生物過程和物理環境。
病原體
廢水污染會增加珊瑚對致病病毒、細菌或其他微生物(統稱為病原體)的暴露。 兩種最常見的珊瑚病白痘和黑帶病的爆發都與廢水污染有關。 白痘是由人類腸道病原體直接引起的 粘質沙雷氏菌,而黑帶病則與被污染水域中的大型藻類覆蓋物密切相關。
營養成分
營養物質是海洋生物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。 然而,海洋環境中陸基污染源(如農業徑流和廢水)的過量營養會導致珊瑚白化和疾病、珊瑚繁殖能力下降、珊瑚骨骼完整性降低、珊瑚覆蓋率和生物多樣性減少、浮游植物陰影增加和藻類過度生長. 當貝類從水中過濾養分以形成貝殼和組織時,它們也會吸收病原體和其他污染物。 過度污染會導致貝類健康下降。 持續的養分負荷和由此產生的藻華會破壞珊瑚礁和沿海生態系統,並且預計會因氣候變化而增加頻率和規模。
藻華消耗氧氣並阻擋水下植物產生氧氣所需的陽光,導致溶解氧含量低的環境稱為 缺氧. 隨著氧氣耗盡,魚和螃蟹會離開。 缺氧環境會引發珊瑚白化事件,導致珊瑚受損增加和恢復能力下降。 隨著氣候變化,這些缺氧環境的頻率和嚴重程度預計會增加。

海洋生物對輕度和重度缺氧的反應,包括生理過程、棲息地選擇和生存的變化。 注意:BBD 代表黑帶病。 資料來源:Nelson 和 Altieri 2019

2017年,長島經歷了迄今為止最強烈的棕潮(> 2.3萬個細胞/毫升),在大南灣(Great South Bay)發生了藻華。 照片©Chris Gobler
廢水中的營養物質會刺激藻類生長。 由此產生的海面藻華阻止陽光到達蟲黃藻,蟲黃藻進行光合作用,為珊瑚提供食物和氧氣。 沒有足夠的氧氣,珊瑚就無法呼吸或產生構建骨骼所需的碳酸鈣。
藻華會導致海洋變暖和酸化,並會產生可以殺死魚類、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毒素,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人類患病甚至死亡。
固體和其他污染物
廢水還包含漂浮在水中的懸浮固體物質,如分解的植物物質、藻類、礦物質和淤泥。 在海洋中,這些固體可以:
- 擋光。 這些固體漂浮在水中,阻擋陽光。 根據固體保留的數量和時間長度,這可能會導致光合作用和珊瑚生長減少。
- 遇險珊瑚。 當這些固體沉積在珊瑚上時,會導致身體壓力,包括窒息、食物產量減少和繁殖減少。
- 堵塞過濾器。 懸浮顆粒被貝類攝入,堵塞過濾器。
- 降低水的透明度。 降低的水透明度也使魚更難覓食,並可能擾亂繁殖。
內分泌干擾物
內分泌干擾物——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化合物——是一種特別令人擔憂的 CEC。 這些包括天然或合成的激素以及為紡織、塑料、家庭或農業用途生產的化學品。 研究已經開始顯示這些污染物對海洋生物造成傷害的方式:
- 低濃度的抗抑鬱藥已被證明會影響魚的行為並導致死亡。
- 合成激素和內分泌干擾物——如避孕藥中的雌激素或肥皂中發現的對羥基苯甲酸酯——會損害生殖能力並導致魚的攻擊傾向。
- 最近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在魚類組織中生物積累的內分泌干擾物。
- 在珊瑚中,內分泌干擾物會減少卵-精子束的數量並降低生長速度。